发布日期:2025-05-08 浏览次数:
一、集体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乡村组织与制度创新团队由人文与发展学院任大鹏教授牵头组建。团队秉承着“从实践中发现真问题、探讨真逻辑、找到真答案”的治学理念,依托搭建的“2站2院1网1赛”的研究生科研实践平台,即北京门头沟和贵州湄潭教授工作站,四川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北京门头沟科技小院,一个覆盖全国47家农民合作社的观测网点以及一个农林高校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扎根祖国大地做学问。团队围绕农业产业组织、农业农村法制、基层治理等主题进行学术探索,长期驻扎地方部门单位和科技小院进行岗位实践和社会服务。团队成员不仅练就过硬工作本领,更在“强国先强农”的时代召唤下勇立潮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农大青年服务学校发展的先锋本色。团队搭建以来,致力于乡村发展实际需要,先后提交了多份县域农村改革政策参要,《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四川省青神县兰沟村的实践案例》被教育部选为乡村振兴重大主题案例;筹备和服务了乡村振兴青神论坛、合作社观测点交流研讨会等多场学术会议;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学术产出,已完成硕博士学位论文30余篇,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CSSCI来源期刊)20余篇。团队已累计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4人。
二、主要事迹
(一)、躬身乡村,示范先行——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落地生根
2019年与四川省青神县共建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了大量实地考察、调研和咨询服务工作。团队先后举办了六届青神乡村振兴学术论坛,吸引500余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来青调研交流。团队为青神县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建议,利用科研实践平台资源,围绕县域实践,积极组织博士生、硕士生利用调研期间的研究发现,针对各类实践难题为青神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建议。建院期间,团队成员服务国家重要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认识到加强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农村地区社会化服务完善的重要性,探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任大鹏教授聚焦乡村振兴实践难题,组织博士生、硕士生深入调研,形成高质量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等研究落地。相关成果获教育部乡村振兴重大主题案例收录,三份教学案例入选中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调研报告荣获2024年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农村调查研究奖一等奖。
(二)、科技帮扶,助力乡村——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卓有成效
任大鹏教授于2014年在北京门头沟清水腾达联合社建立了教授工作站,于2019年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椴木沟村设立“统农004号”北京科技小院,后更名为“北京门头沟文旅科技小院”。近三年共有团队成员4名硕士研究生驻扎在此开展岗位实践与社会服务。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协助当地合作社、体经济组织在政策规范下进行产业转型;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以门头沟区“全域旅游”建设思路出发,通过指导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平台吸纳并带动小农户发展特色民宿和红色旅游,盘活闲置资源,帮助其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增产增收和共同富裕。
(三)、因地制宜,凝聚合力——湄潭教授工作站工作稳步推进
中国农业大学湄潭教授工作站围绕湄潭重大改革课题开展学术研究,积极为学生提供田野调研、社会服务的实践环境与服务,人发学院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落地湄潭。团队青年牢记“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在服务三农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贡献力量。建站五年间,团队组织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到湄潭农业农村局开展岗位实践,助力当地合作社发展转型,围绕乡村治理、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主题,结合当地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及产业发展态势,围绕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合作社转型发展等主题开展实地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并顺利完成两项课题研究任务。研究团队通过嵌入地方治理结构、创新合作社运营模式及构建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显著提升了农村改革政策的科学性与执行效能。
(四)、提供平台,促进交流——全国农民合作社观测点构建信息枢纽
农民合作社观测点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国社科院等四家科研院所共同发起建立的全国农民合作社固定观测网络。至今,团队已组织开展了六届农民合作社观测点交流研讨会,通过农民合作社观测点的长期跟踪,深入探究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而挖掘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社发展经验,讲好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社发展故事。团队成员积极组织、筹备合作社论坛,提供交流平台,促进经验交换,为合作社提供学术报告或政策建议。
(五)、赛事搭台,联盟聚力——构建农林法学协同育人新生态
2021年发起并指导全国农林高校未来农业律师大赛,至2024年底已成功举办三届比赛,吸引22所高校代表队参加比赛,以赛促学,拓展乡村振兴法治人才培养路径。团队成员积极参赛,在三届全国农林高校未来农业律师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24年,依托农林高校学科竞赛平台,发起成立农林高校法学教育联盟,旨在加强农林高校法学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标志着农林高校法学教育合作进入了新阶段。未来将与其他农林高校携手共同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为乡村振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小结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组织与制度创新团队围绕实际,以“2站2院1网1赛”平台为依托,积极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理念,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勇担重任,培养农业人才、创新科研方法、总结发展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自找苦吃”的精神,扎根祖国大地,合力探索出了一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道路。
四、获奖情况
2023年,团队导师任大鹏教授荣获校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团队成员中,先后有1人获得校长奖学金、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等重要荣誉,5人获评市级、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9人获评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12人获得硕博学业一等奖学金,3人获得全国科技小院大赛优秀奖,多名成员多次在模拟法庭竞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