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思羽
在2022年稳步向我们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以铿锵的话语、殷切的关怀、豪迈的宣誓,对2022年发出了美好的新年寄语和展望,并通过发达的网络和电波媒介将这份期许和祝福传至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这份期许承载着对中国亿万人民的浓浓寄托,激励着中华儿女昂首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引起了广泛共鸣。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首2021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家忙了一整年,付出了、奉献了,也收获了。”我们共同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也一路见证着无数令人心潮澎湃的瞬间:在这个不平凡的2021年,我们曾将目光齐聚天安门前,向世界诉说中国人民的荣光;也曾为郑州暴雨众志成城,证明着多难兴邦的中国力量;我们用宏大的视角审视百年党史,畅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用细嗅蔷薇的耐心去关注来自云南的大象,绘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美好画卷。2021年的中国,是一个坚忍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这就是中国人的2021年!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021年已经过去,它带给我们的荣耀是新时代青年的成人礼,让我们更好的学会了爱祖国、爱人民,也懂得了青春的担当与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怀揣着敬畏之心,学习不畏艰辛苦难的精神,做一名有担当,有勇气的新时代青年人。送走2021年,展望2022年,我们惊奇的发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越来越牢固,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越来越艰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越来越美好。正所谓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如此切近。新征程上,一个个新的目标,一幅幅新的蓝图,描绘出了新的壮阔生活图景,也呼唤着更加艰辛的奋斗精神。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新时代的青年既需要胸怀鸿鹄之志,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又需要填海之功,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推动事业发展紧密相连,敢于挑起攻坚克难的发展重担。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青年要想成长成才,就要从一线干起、从基层做起,在最艰难困苦的地方磨练心性,到矛盾纠纷最重的地方去淬炼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勇挑重担,避免“只说不做,眼高手低”的泛滥陷阱,用一点一滴的汗水,苦干实干,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淬炼青春本色。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面对新的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这充分说分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征程上,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乡村振兴的号角也已经吹响。“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也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三农事业的滚滚浪潮需要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强农兴农的伟大事业需要中国农大的同学们来共同参与。诚然,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未来的生活可能有惊涛骇浪,但迎接挑战正是中国青年的底色,也是农大学子的传统。我们就是要用所学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坚定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在未来的惊涛骇浪中稳住步调、打牢根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坚定不移的前进中百炼成钢。
作为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的有志青年,我们既是追梦人,更是圆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就勉励大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在面临着难得的人生际遇的同时,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我们作为农大学子,承担着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的重任,更要行动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以高远之志迸发奋进的潜力,切实担当新时代的使命任务,谱写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青春篇章。
百年前的声音在今天依然掷地有声——“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2022年的钟声已然敲响,新的一年已经在机遇和未来的道路上等待着与我们相遇。青春的真章在细微之处,在每一处青年认真的模样。让我们一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锤炼品德修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新年中继续向阳而生、向暖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