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团史|“走进红西路军,历史铭记于心”小队实践总结

发布日期:2022-03-05 访问次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是对西路军最好的诠释。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按预定作战计划,组织宁夏战役,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先行西渡黄河,这只西渡黄河的红军,后来被称为西路军。

由于指挥决策上的失误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围剿,在11月份,宁夏战役被迫终止。此后,西路军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在没有根据地,没有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没有援军的艰苦环境下,同马家军(指马步青、马步芳部)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万人,因力量悬殊,西路军最终归于失败。最后只有一个支队沿祁连山西进,于4月底到达新疆的星星峡,仅有400余人。

西路军指战员所表现出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成为我军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走进红西路军,历史铭记于心”小队以参观红西路军纪念馆为起点,在建团百年的背景下进行深入挖掘并学习西路军及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虽因国内疫情进一步爆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形式被迫从线下转为线下和线上相结合,但小队仍在小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个人线下参观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齐看纪录片、众人共讨论等多元的线上实践形式,在最大程度上完成了此次对红西路军故事和精神学习和感悟。

随后小队成员在小队群里分享交流了各自的感想和思考:

小队成员邓宏同学:通过视频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红军西路军艰苦奋斗、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和孤立无援的艰难处境,却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内心,拒绝了敌人投降的邀请,坚持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的结局也不禁让我们深思其背后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不服从中共中央的指挥,导致红四方面军孤军深入。可见党内团结一致的重要性。此外,西路军所处的河西走廊地区既没有根据地,也没有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导致西路军既无援兵的支援,又无兵源、弹药、粮食的补充。因此,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工作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主要依据之一。

小队成员林翠翠同学:还记得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仍不忘那提心吊胆的日子,心犹存那风姿绰约的身影。记忆中的战争,只道是无情,烽火连三月的震颤,是哪些人在聆听。心灵深处的那丝感慨,在线上云参观红西路军纪念馆后,忍不住澎湃。英雄的红西路军战士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坚持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革命历史的壮丽篇章。

 

作为一名新党员,通过学习红西路军的辉煌壮绩,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使我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_共产党的伟大。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创造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我们要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和先进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社会,为人民,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在学习和了解了红西路军的历史后,小队成员决定对当前大学生等对于团史的学习了解情况展开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小队成员了解到共产党员和预备党员群体与其它政治面貌躯体在对团史的兴趣、了解情况、学习计划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团史知识问答的正确数方面,共产党员和预备党员群体显著高于其它政治面貌群体,共产党员、预备党员群体对团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反映出现今大学生需要加强的党史和团史知识的学习。我们需要在历史的学习中,明理,强化理论武装;增信,鉴定理想信念;崇德,延续精神血脉;力行,做到知行合一。

在辽阔的河西走廊,西路军孤军奋战,伏尸盈雪,由于兵力悬殊,最后粮绝弹尽,惨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虽然这一事件已经过去了80多年,逐渐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每当我们回忆起这出历史,仍会被西路军那坚定的信仰,钢铁般的意志,不畏牺牲的精神深深震撼。小队成员也从中明白了学习党史、团史的重要意义。学史使人明鉴,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小队成员把学习团史同学习党史结合起来,学会从历史演进中获取经验智慧、认识发展规律,以此来丰富武装自己的思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上打下稳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