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丹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 画家齐白石曾三次来到盛产荔枝的钦州灵山,晚年写下《思食荔枝》的诗句。
灵山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钦州市东北部。是泛北部湾经济区次中心以及钦州的副中心城市。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养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此外灵山县也是久负盛名的水果之乡,水产之乡和鱼米之乡。
近日,我以“家乡发展 青年代言”为主题,在我的家乡钦州市灵山县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活动中,我开展了云调研、云推广、云寻访的系列实践。通过在灵山县政府门户网站、灵山县统计局网站等查询了丰富的资料,整理了多方面灵山县发展综合体现的指标。通过接触刮粉摊老板、村支书、村民,从个人层面感受到了灵山的发展。
近年来,灵山县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攻坚工程,目前已做好三条高速公路以及三条一级公路的前期工作。县城绕城一级公路征地搬迁稳步推进,有序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实施一江两岸、生态公园等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佛子镇马肚塘村、太平镇那马村和华屏村、新圩镇漂塘村获列第五批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十三五”期间,灵山县持续发力改善民生福祉,就业、教育、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等工作取得新发展。全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灵山县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水稻一年两熟,产量充足、质量上佳的大米为灵山的“粉”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在京求学期间,我常常想念家乡的粉。刮粉、卷粉、米粉、河粉、粉利、簸箕粉、猪肠粉、螺丝粉(非螺蛳粉,而是因其外形酷似螺丝钉而得名)……其中粉的做法又有多样,单是卷粉就有炒粉、老友粉、猪脚粉、鸭腿粉、鸭杂粉、生肉粉等多种做法,这些五花八门的粉构成了灵山专属“报菜名”。
7月28日,我参观了刮粉的制作。刮粉是以大米为主料的两广特色小吃,在灵山,刮粉一般是作为早餐及夜宵。刮粉的主要原料大米需要提前一晚洗净、浸泡。将大米分批放入打浆机的料斗,制成细腻的米浆。刮粉的酱料分为咸酸两种口味。生抽、老抽、耗油、花生油等放入锅中煮沸,即为咸汁。切好的番茄加入生抽、醋等制成酸汁。不同的刮粉摊配料、味道都不完全一样,灵山人眼中最正宗的刮粉就是自家门前刮粉摊的刮粉。
刮粉摊店主刘三夫妇是我的老熟人,在我有记忆以来就经营着刮粉摊。他们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准备出摊,风雨无阻。在夫妻二人兢兢业业的打拼下,刘三与三嫂的生活越来越好,并且在近年搬进了新家。除此之外,由于小区的改造,小区里每晚都有人组织在球场跳广场舞,三嫂也加入其中,有了业余爱好,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这次社会实践,我不仅在政府公开数据感受到了灵山的发展,还从灵山人的眼中看到了切切实实的灵山进步。通过本次实践,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发展的内涵,不是局限于看GDP的增长,而是从基础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等方面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