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沽源文化——赴张家口沽源实践小队

发布日期:2019-08-26 访问次数:

  为了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小队开展了“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献礼祖国70周年华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北部,是一个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而尚待开发中的小县城——沽源。

723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8名队员组成的实践小队在经过一上午的奔波后,来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计划在沽源进行为期八天的实地调查。

在来到沽源的路上,小队成员就被沿途迷人的风景所吸引,湛蓝的天空,连绵起伏的山峦,辽阔的绿色草原,千曲百回的河流,还有碧波荡漾的湖泊,可见沽源的旅游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到达的第一天下午,就跟随接待人来到了当地的电商中心,在此工作的大多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在提到自己的工作时,话语中无不充满自豪,句句都是对家乡经济发展的期望和热情。在这里,小队成员了解到:沽源作为三河之源,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并且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然而作为南水北调的供水地区,当地人民在积极响应退耕还林政策时,农产品量随着耕地面积减少,较先前有一定下降,于是沽源人民为了实现脱贫致富,寻求着新的经济窗口,当地正在不断发展旅游业来带动经济增长。

这片土地作为汉文化和游牧民族文化的边界,不光在风土人情上有着特殊的魅力,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遗留,并且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导致的融合文化在国内也较为罕见,有相当大的可开发空间。在我们动身前的调查中,就发现沽源有着多个历史文化古迹,其中梳妆楼和小宏城遗址都是我们重点探索的对象。这些遗迹在上个世纪就受到关注,并有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探查和挖掘。如今这些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大都陈列在当地的博物馆内,向游客们开放展览,还有一些尚在修复和鉴定中,预定在新馆建成时面向大众展出。期间,我们还前往了闪电湖、滦河神韵和天鹅湖自然风景区,感受沽源美丽的湿地生态环境,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小队成员还发现沽源的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仍显薄弱,制约旅游业的发展。沽源县由于历史因素和经济条件限制,基础设施设备还有所欠缺。二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调,亟待优化整合。很多传统观光景区出现同质化,旅游产品结构简单。三是旅游产品线路和市场营销推广策划还不够,对外宣传促销的力度和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四是旅游经营和管理水平急需提高,在一些景区内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被随意丢弃的垃圾,长时间没人清理。

带着这些问题,小队在倒数第二天来到了沽源县政府,向县办主任师秀园以及群工科科长王旭东反映了以下问题,并汇报了此次调研的结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王科长表示:“沽源县在清朝末期经历了人口迁徙,大批人民涌入,成为当地常住人口。因此,他们对于沽源县本地遗留的蒙元历史文化元素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对沽源同样没有强烈的归属感。这一点在外来游客眼中,尤为明显。所以,即使当地蒙元文化元素很多,可是缺乏对文化的理解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沽源县原本珍贵的历史遗迹依然难以吸引游客。”这一番话使小队成员受益匪浅,同时师主任与王科长对此次实践活动表示了大力支持,并肯定了小队的实践结果,这也使此次的实践顺利画上了句号。

730日中午,小队顺利回到了学校,圆满完成了此次实践。

在这八天的短暂时间里,沽源悠久的历史、优美的生态、淳朴的民风给小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许此次的调研不够深入,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提出的建议缺乏可实施性,但小队成员也非常希望此次实践能够为沽源的发展贡献出农大学子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