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佛湖镇中心学校校长采访
在采访校长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学校的建校历史,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对校长进行采访。校长也积极地配合我们,说了一些学校的历史以及一些困难。
万校长自2012年起担任万佛湖镇中心学校校长。校长告诉我们,该学校的前身是“九井中学”,1998年,“九井中学”迁址到现在这个学校的地址。2008年,教育制度改革,“九井中学”和另外一所学校合并,改名为现在的“万佛湖镇中心学校”。
校长是舒城县当地人,在2002年毕业之后,先后担任班主任,团委书记,然后担任副校长。校长说,他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教育设施非常落后。俗话说:“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扯到尾。”教学方式主要是靠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校长表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是在2013年左右,教育部门投入资金购入多媒体,才在学校中普及。
舒城县在2015年开始争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政府投入2亿资金用于教育的发展。从此,教育设备设施极大地得到改善。学校设立了计算机室,图书室,实验室,体育器材保管室,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美术室,音乐室等。从此,学生的课余活动丰富起来。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 校长说该学校有1/3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打工的地点多在苏杭等相邻省份的发达城市。关于留守儿童,学校也对他们有特殊照顾,寝室是不收费。在课余时间,学校会对留守儿童开展一些活动。学校还设有亲情电话,微信视频等给留守儿童提供给父母交流机会。
校长还说,像我们这种扶贫支教活动在他们学校很少。一方面他们学校地处偏远。第二方面是在暑期大学生放假期间,中小学生也都放假了。但是由于交通安全等原因,当地教育局和学校都不敢将中小学生留在学校。因此支教活动比较难开展。
对于外来人才(教师)的引入问题。校长表示,教学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偏大。新教师和年轻老师比较少。外县的教师很难定下心来留在他们这种乡村学校。因此,县里有专门培养本土化教师的几乎。校长表示今年有92个指标,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签订培养计划。学生签订该培养计划毕业之后留在本县当老师。
二. 万佛湖镇扶贫办主任采访
在采访万佛湖镇扶贫办主任的过程中,我们针对教育扶贫情况和总体脱贫情况进行采访。以下是扶贫办主任所说的一些当地的扶贫情况。
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初期贫困户有两千八百多户。贫困户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出嫁,老年人口死亡等。还有家庭遇到特殊变故,从非贫困户变成了贫困户,当地政府也会将他们纳入贫困户。舒城县现在有十大扶贫政策。刚开始扶贫是辅助性的,直接送钱,现在是帮,以工代赈等措施扶贫。在这些脱贫政策的帮助下,2014年有454贫困户脱贫, 2015年有255户脱贫,2016年有439户脱贫,2017年有601户脱贫,2018年有694户脱贫。
关于教育扶贫,舒城县有扶贫系统。其中包括“雨露计划”,贫困户的孩子上学每学期都能拿到补助,1500/学期。当孩子考上大学,学生自己申请,村里上报,镇里审核,一次性补助2000元。只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学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补助,包括路费补助,无息贷款等。除此之外,对残疾,弱智的儿童,不能到学校学习。万佛湖镇的教师会“送教上门”,每星期到这些残疾儿童的家中进行学业辅导。
当地脱贫主要依靠旅游业的发展,两年前,万佛湖旅游景点从4A级景区升级为5A级景区。当地政府,扶贫组织以万佛湖为中心,发展旅游业。当地居民在周边开一些土菜馆,住宿等旅游服务设施,依靠旅游业脱贫。除了旅游产业之外,当地水稻种植结合鱼虾养殖,农光结合,结合发展一、三产业。也能帮助当地农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