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安徽黄山调研茶文化及茶产业小队实践总结

发布日期:2018-09-10 访问次数:

8月13日队员们都踏上了返程之路,从6号开始为期7天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这一路上我们收获颇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蓬勃发展的茶产业,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壮丽磅礴的大好河山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看到乡村振兴政策实施的显著成效,看到乡村振兴道路的美好前景,更深深的感受到时代赋予我们学子的使命与责任。

8月6日,在提前与谢裕大茶博园取得联系之后,我们在谢裕大茶博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实践活动,详细了解了中国茶以及徽茶的历史和文化,黄山毛峰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十大名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的形态特点,从种植地理位置到制作方法的独到之处。我们更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采茶和制茶的体验,烈日当头,汗流浃背,有茶树叶被烤制的香气,切身的劳作让大家对之前了解到的茶文化知识有了更真切的体验。

 

8号一大早,我们便赶到富溪乡富溪村--百年老字号“谢裕大”黄山毛峰创始人谢正安的故乡,这里群山环抱,终年流水潺潺,环境优美,风光宜人,空气新鲜,是茶叶生长的优势地区。参观了漕溪茶厂的工业化设备后,我们与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学习,了解了谢裕大茶叶来源,收产数量,加工时间及设备,销售方向等许多问题,收获颇丰。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学堂,我们先和孩子们做了自我介绍,向他们了解了一下这里的基本情况。我们用茶做引子打开了了话题,他们比我们更熟悉这些知识,争先恐后的向我们介绍,还说着自家喝茶的习惯或者家中做茶的生意。聊着聊着熟悉起来,大家分散到同学周围,聊起了各自的话题,仿佛回到了最童言无忌的年龄。我们还参观了村史馆,村史馆是常年开放的,在负责人和村史馆馆长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富溪乡富溪村村史馆又是谢正安的旧宅。村史馆的维护状态较为完善,选在谢正安老宅修建,也赋予它更多历史意义,谢正安之于富溪的意义也不言而喻。在富溪乡的最后一天,出差回来的富溪乡副乡长汪雪松亲自接待了我们。在他的热心招待下,我们在乡政府了解了富溪乡的发展和富溪乡茶产业。在采访乡政府干部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乡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加强教育统筹,政府的努力程度和保障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富溪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乡政府在推进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至为关键。随后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走进富溪乡,和百姓近距离接触,深入了解富溪乡的发展情况。这里许多的茶叶个体经营户与大工厂生产销售方式的区别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于是我们走访了住处附近的一家小型茶叶店,深入调查了其加工方法及设备。

在收获了满满的茶知识后,我们有幸学习到茶艺知识还进行了茶叶品尝。了解了不同的储茶用具,泡茶用具,饮茶用具和茶艺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进行了体验,深切感受到茶之道。随后我们前往屯溪区老街的一间茶舍,走进茶舍,各类品种的茶叶、茶点心整齐地摆放在木柜上,等待客人的品鉴。有了之前关于茶道知识的简单了解,我们渐渐能在茶中看出一点门道。泡上一壶毛峰,茶叶在壶中浮沉。细嗅茶香,没有过度的修饰,只留下一份恬淡。品茶之味,感受茶汤在口腔中的微妙转变,茶汤饱满生津且回甘。品茶不像喝酒那般,一杯入口,激情顿起,越喝越热闹,品茶是越喝越安静,让人心灵沉淀。飘飘然,淡淡然,这正是喝茶之余一种感悟。

 

在参观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时,导游小姐姐就和我们讲过“高山云雾出好茶”。我们了解到:茶树的生长因海拔不同而从气候、降雨、温度、湿度、土壤、光照、地温、生长周期等方面深刻影响着茶叶的品质。一是,高山低温有利于芳香油和糖类的积累。二是,云雾能够改善光合作用的条件。于是,我们一路向北来到实践的最后一站--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密林修竹,泉水叮咚,让人不由得拾级而上,探索黄山之颠一览众山小的胜景。大家健步而行,山势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长,眼前的每一级台阶都是一次挑战。我们一起欣赏了壮丽的日落日出之景,一路上不停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