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本实践小队于西海镇小泊湖保护站开展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工作。
由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小泊湖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过度开发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收到严重破坏。小泊湖保护站在南加老师的带领下目前所做包括:野生珍稀动物的保护,沙漠治理,湿地生态保护,和青海湖地区的环境问题。
一、调研工作。
当地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业和农牧业。
西海镇是一个宁静祥和、藏汉共存的小镇。通过调查镇上居民可知,相比前两年,非农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但收入并没有显著提高,家庭的收入主要靠农业及外出打工。政府给当地返乡农民工出台了技能培训,为子女教育提供便利等政策,但是实际上这些政策对于返乡农民工的帮助并不大;在公共教育方面显示,无适龄儿童没有上学的情况,可以看出家长让孩子在适合的年龄上学的意识很强,且没有“重男轻女”、不让女孩上学的现象。然而学校的教学质量堪忧,几乎所有的问卷都显示出家长对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和教学模式的不满。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说,当地居民对于西海镇的生活质量还是比较满意的。从与小队调研积极配合的态度来说,居民的对自己的生活也是相当满意的。但政府也不应有一丝的懈怠,仍该大力改善教学、医疗等基础设施的质量。
在一片距西海镇十几公里的大山里,零零星星坐落着几十家牧民。他们共同归属于青海镇共和县倒淌河镇湖东种羊场。通过手舞足蹈的翻译和理解,我们了解到,由于山中草场地理位置问题,大部分孩子都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平时住校,寒暑假待在山里,他们更多的是希望上完学回来帮父母放牧。因而对于学校,无论父母还是孩子本身都没有特别的要求。当地的医疗情况近十年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取于自然,用于自然,身体强壮不生病几乎是每个牧民的常态。虽然附近村镇的医疗服务很匮乏,但牧民也并没有希望改善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健康来自于信奉的藏族佛的护佑,每天早晨他们都会虔诚念经,保佑家人身体健康。
二、志愿服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于是便有了像南加老师这样的当地居民日以继夜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小队在保护站驻扎七天,期间也为青海湖尽一份力。
大漠拾荒。伴着公路上飞驰而过的车的汽笛声,顶着炽热刺眼的阳光,冒着沙漠中的风沙,还有直往人嘴里冲的昆虫,小队在沙漠中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有饮料瓶,经幡,雪糕棍等等,甚至还有灌满黄沙的袜子。
展馆讲解。小泊湖保护站的展览馆是游客的打卡圣地。每天午饭开始,小伙伴们就迎来了口干舌燥的四个小时。展干枯的河流,被垃圾荼毒的小动物,挂在围栏上的普氏原羚,摆在餐桌上的湟鱼…我们无法让死去的生灵复活,希望通过科普能让游客们不要乱丢垃圾,爱护一草一木,共同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
展馆建设,做壁画。来到展馆参观的有很多小孩子,而当地的习俗又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达成“垃圾不落地”的目标,在南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在展馆墙壁上画了十几幅通俗易懂,小孩子也很感兴趣的科普涂鸦。
小队的调查研究、志愿服务均得到了当地政府、环保人士的一致好评。群众与政府的共同努力定能使得西海镇的环境不断地变好,并向着成为一个美丽小镇的目标而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