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河曲实践小队

发布日期:2018-09-10 访问次数:

八月一日至九日中国农业大学赴山西河曲实践小队本着大学生假期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目的,针对河曲县当地“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农业情况,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为目标,展开了为期9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与县长谈扶贫

八月一日晚九点,小队8人到达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队员们在稍稍整顿后与河曲县县长任鸿宾进行会谈。任县长初步了解了赴河曲小队的工作计划后,表示将全力支持并且开始着手安排小队的走访。任县长指出小队的到来对河曲来说是一次机会,他希望队员们能实地考察研究,见识真实的农村模样。“贫困村既没有正面宣传那么好,但也绝没有负面消息所表现的那么差。”任县长如是说。

 

从村镇看扶贫

八月二日早,小队开始入村调研的工作,在调研开始前小队召开会议对调研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以精准扶贫为主,了解当地贫困现状,收集当地扶贫信息,获取当地特色产业,并与村书记核实了解当地详细情况,提出有创新思维特色的扶贫想法和建议。

今后四日小队共走访柏鹿泉村、赤泥也村、丁家洼村、乔鹿固村等分布在河曲各个部分的9个村子,形成完整的各村调研报告。通过调研队员们发现各个村中贫困情况各不相同,但共性问题是村民普遍年龄大,村中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70岁的老人依然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队员们对此情况与县领导进行交流,建议县中加大扶持年轻人返乡,对年轻让返乡创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队员们还详细了解了各个村的特色农产品,如赤泥也村的西瓜,柏鹿泉村的红葱,丁家洼、乔鹿固等村的海红果。队员们在了解特色产业的同时也为后两天的参观企业的行程打好基础。

向企业学扶贫

八月六日至八日小队参观了四海进通一品农夫企业、兴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河曲县电子商务协会。队员们与一品农夫总经理——大学生创业的梁磊一起讨论海红果饮料的现况与如何帮助种植海红果的农民摆脱贫困;倾听兴农科技开发公司董事长——被誉为河曲“袁隆平”的72岁的张满贵讲述他与脱毒马铃薯的故事,了解其如何每年帮助农民盈利共2.1亿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参观河曲电子商务协会了解河曲所有特色产品的销售方式和情况于其在村中的设施建设。队员们经过了三天的企业走访,对于河曲的特色产业脱贫有了更深的见解。

最后一天,小队一行来到了河曲山区的最远端海拔1500米的榆岭洼村,探访河曲目前建设最好的新农村。在队员的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榆林洼村发挥本村土地资源优势,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高端水果大棚初见成效,绿色有机杂粮推向市场。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时期,榆岭洼村,紧扣“为民增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围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扩大葡萄种植,这两大目标对未来做出规划。对于榆林洼村给予农产品高投入确保高质量以获得高附加值的方法小队成员十分认同。小队在关注各个村子的特色农产品的最初想法就是帮助村民找到当地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大力发展用以帮助村民摆脱贫穷。

 

9天结束了,经过不舍昼夜的付出队员们对于河曲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于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和联系,队员们在以后会继续发扬在此次实践中不畏艰苦的精神,并希望将来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对河曲县的脱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