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发展学院 郭惠文
3月4日至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与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充分体现意志,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凝聚共识,呈现了一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局部矛盾冲突频发,全球新冠疫情仍未止息,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此次两会召开,则是为了进一步凝聚了人民共识,聚集了奋进力量,彰显了我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和保持发展定力的制度优势。在未来,我国将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迎接二十大顺利召开。
凝心聚力向未来,离不开人大代表的积极提案。此次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目前共收到人大代表议案487件,收到代表建议约8000件,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针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等领域问题建言献策,充分反映各地民众诉求和发展痛点难点,得到了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潘越提交了一份《关于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议案》,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发声,全国人大常委会预计于今年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全国人大代表蔡仲光提出加大信用贷款比重、降低贷款利率等支持中小企业的建议,目前已被转至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在两会上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迅速得到有关部门回应,充分彰显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好用管用,深入人心的强大力量。
凝心聚力向未来,离不开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在此次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也充分实施了他们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民主协商的民主权利。开幕以来的三场“委员通道”积极回应了人民对于金融、社保、教育、能源等国家政策和发展导向的关切。在“双碳”方针指导下,政协委员杨忠岐关于我国东北生态环境恢复良好,东北虎数量大增的好消息展示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就;政协委员武钢提出全球排名前十的风电企业中中国占了六个,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政协委员还就教育“双减”政策、养老等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给出了积极回应,让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充分发挥了政协委员实现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纽带作用。
凝心聚力向未来,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中国共产党产生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是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为种子和土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党能够动员民众参加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因为党发挥了人民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看到具体而实在的物质利益。如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广大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不是神学史观所宣称的“神的旨意”,不是英雄史观所吹嘘的是由少数精英人物的腕力和“杰出作用”决定的,更不是现代资产阶级政客和理论家所伪饰的“资本的作用”和“金钱万能”的结果,而是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己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演出改天换地的历史活剧的生动写照。
凝心聚力向未来,也是农大学子需要勇于担当的伟大事业。此次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和加强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始终是农科学子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奋斗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为新时期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农科学子成才报国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农大学子要以念兹在兹之心,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情系三农事业,仰望头顶星空,扎根脚下泥土,牢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积极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的行动之中,以学习实践建功新时代,一起向未来!
总结历史、回顾既往,致敬历史、面向未来,过去这一年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历史等待我们创造。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犹如吹响奋斗的号角,为我们徐徐拉开幸福生活的画卷,愿每一位农大学子都能以梦为马,立足新征程,踏着春风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