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佳栋
3月3日下午和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相继举行新闻发布会,标志着两会时间的到来。动荡时刻下如期召开两会,既为全国人民所期待,又为国际社会所瞩目,不仅是因为处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与最近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深度勾连。因而在当前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地缘政治对抗和局部冲突频繁爆发的大背景之下,两会的如期召开,为世界的稳定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是对当今时代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2022年的开局便是极度不平凡的,也让人们对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解加深许多。以奥密克戎为代表的变异株,为世界防疫增添更大困难;疫情影响下各国经济增速普遍下滑,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压力;伊朗核问题、俄乌冲突,局部热战频繁爆发。这些对整个人类文明提出了重大挑战,也让人类重新回到了历史转折的十字路口。
2022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最新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2项量化指标任务现已全部完成,中国在过去一年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宏观层面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进一步提高,达到1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持之以恒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同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2.7%。物价形势总体平稳,2021年,CPI涨幅为0.9%,远低于全年3%左右的控制目标。从微观层面看,这一年我们进一步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增加企业退税额度,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为1.5万亿元,并保障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升到100%。这一系列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的物质准备和动力支持。
政治建设领域实现了系列新的飞跃。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并庄严宣告实现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九个必须”,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接续奋斗。11月8日至11日,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民生社会建设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世界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据数据统计,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同时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社会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显著增强。注重保障就业,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5%,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注重保障粮食安全,2021年将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再创历史新高。此外,民生福祉也得到不断改善,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965万家庭;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使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社会保障加强、就业稳中向好,持之以恒增进的民生福祉又为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打下坚实基础,都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出生动而温暖的阐释。
风劲潮起,自当扬帆远航;道阻且长,仍须策马扬鞭。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稳经济、保就业、战贫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污染、化风险等种种实践也已经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特殊时期下召开的全国两会,必将是团结民主风清气正的盛会,也必将是凝心聚力开拓奋进的盛会。我们也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会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谱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