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发展学院 蒋予格
八十六年前,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一大批满腔热血、怀着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们选择在寒风肆虐的冬日走上街头,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议国民政府的妥协即使面对武警镇压的棍棒和枪口,也决然不后退!这便是“一二·九”运动的历史缩影。
“一二·九”运动,即“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指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发起的一场学生要求政府抗日的游行示威活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正式来临,奠定了国内一致抗日统一战线确立的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时光荏苒,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一二·九”运动以及它所蕴含的精神深深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度,一个危在旦夕的民族们在血雨腥风中呻吟,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翻过这八十六张红色记忆,记起那段带有刺骨朔风的峥嵘岁月,沿着那风雨飘摇的红色轨迹,徘徊于亡国灭种的生死边缘,一阵阵金戈铁马般的呐喊开始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我知道那是四万万同胞们站起来了,四万万兄弟姐妹们以先锋的姿态连同悲昂壮烈的呼吸叩问灵魂,当呐喊声从北平响彻到天津、从东北传唤到华北、从前线震慑到后方、从年轻学生影响到各行各界,那振臂呐喊的余音似午夜的山风迸发出长夜不意的惊雷,点燃了无数人炽热的胸怀。
八十六年前,中国积贫积弱、战火纷飞,广袤的华夏大地任由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蹂躏,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凭着一腔热血呼喊着抗日救亡的口号,在呐喊声中唤醒了全民族抗战的斗志和血性,彰显出青年学生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
如今,中国走进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正以新的姿态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学习党史,让我们意识到,中国正经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青年,我们更应该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历史不是一页书签,历史不是已经化成化石的过去,历史不是时间长河中一段孤立截取的场景。历史是祖先的脚印,历史是一个民族曾经精神符号的记忆,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帮助我们民族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的阶梯。回眸历史,只为更好把握将来!
二、时代呼唤,造就青年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一二·九”运动中这句满含血泪的话从无数青年口中喊出。八十六年前的青年学生们为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而大声呐喊,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失地丧权之痛。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经吹响号角,我们的“战场”不再局限于枪林弹雨,但无论在学校、工厂还是田野,“一二·九”运动留下的斗争精神都将一直陪伴着我们。作为农大青年,我们的潜心学习不只是埋首故纸堆,而是把握时代潮流,跟紧国家步伐,积极投身“三农”事业。我骄傲地看到:农大同学不仅向有字之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还在社会实践中聚力乡村振兴,在农业技术宣讲、科普教育、农产品推广、乡村治理、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担当责任,扎根奉献,谱写了最动人的故事、结识了最淳朴的人民、走向了宽广的天地,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中的红色血脉在当下的赓续与传承。
时代造就青年,时代呼唤青年。这些先烈、模范和身边同学的故事鼓励着我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锐意进取,奋发成才,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牢固树立爱国爱民思想,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二·九”运动是救亡图存、爱国爱民的运动,在我们农大的历史上同样是许党报国、矢志不渝的光荣历史。我们学习党史、学习校史、学习“一二·九”运动的精神,就是要鼓励自己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力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做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个人的能力,伟大的事业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勇攀科技高峰,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掌握建设祖国、建设乡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把握时代脉搏,投身伟大事业。当前的我们有着“一二·九”运动中的前辈所渴望的和平环境和强大国力,也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伟大征途。正所谓家“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复兴之路。”当我们将自己的事业与新时代、新征程联系起来,才能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弹指间,抗日先辈的那些峥嵘岁月已被历史铭记,到如今揭开了另外一重人间。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这些悲壮剪影。心居斗室,心忧天下,这是中国学生应该呈现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