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村基层,进社会讲堂—穗下梦小队所思所感

发布日期:2021-10-23 访问次数: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进基层治理,对于对于了解乡村实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的。为此我们制定计划来到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东智北村,走进基层,深入了解,从中打破对社会的刻板认知,汲取社会的思考,积累成长的经验。


社会实践小队第一次来到东智北村村委会,第一次看见村支书的时候,他斜挎着一个已经泛黄的布包,他对我们说,这份里面放的是一份他管理村子的法宝——一张地图。



这份地图不是平时常见的样式,是支书凭借他对于村中一草一木的了解,手绘了村子里的每一条街道,村里的每一户人家,乃至每一位村民的土地地图上都有标注。在看见如此细致的地图的时候,我大为震撼。这种品质让我敬佩,回想起我自己实验课程中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式的学习,我觉得非常的羞愧。做事不应该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热爱这件事,一点一点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得到收获和成长。



“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村支书这么告诉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用建筑垃圾修建了别具特色的东智北公园。他们的公园的每一处都显得别致又妙趣横生。居民建房剩下的瓷砖可以用来铺路,养猪废弃的石质食槽洗干净可以养上花做园艺景观,铺路多的石墩可以放到亭台里当凳子,在他的规划里,每一件物品都被合理规制,重新得到利用。回想起我自己,嘴上喊着勤俭节约,回收利用,但是我真正能摸着胸口说我为环保事业努力过吗?我不能。我高喊着口号,却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想一想,环保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环保,要怎么做到环保,这些问题我都没有想过。




村支书带领我们去看了他们的村情村史陈列馆。里面都是收集起来的农具,农用器皿。



在我参观陈列馆,看见里面放置的农具,真真正正逛完这个陈列馆里,我隐隐约约能从这些零星的线索中窥探到爷爷辈的人是怎么建设村镇,建设这个国家的,父辈们是怎么接过接力棒,走上改革开放,走向当今富足的生活。站在陈列馆里,没有哪一刻会更能让我明白新一代的使命就是要接过责任,将幸福生活的重担抗在肩上,继续父辈们未完成的事业。



我来的时候还带着一种莫名的读书人的骄傲,想要给村子里带来什么思想上的改变,但是在这里,我发现了我的浅薄与无知。在这里,我才是那个学习者,整个村庄就是一个大型的社会讲堂,我不断的反思自己,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打破自己原有的刻板思维。虽然我在这个村子里只呆了短短的一个周,没有夸张到足以改变我的整个人生,但是我觉得在这个村庄里学到的东西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在这位村支书的身上,我看见了许多闪光点,他感染着我,感染着我们小队的每一个人。



【小队成员所思所感】

·鲁小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条由东智北村村民利用家家户户修建房屋后多余的瓷砖合力铺成的群众路。它是东智北村团结奋斗的象征,更是高书记这么多年来扎根东智北村努力的成果之一。我认为,能拥有这样一条路的乡村,未来可期。


·陆思吟:此次社会实践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书记说的——治理村子就要像持家一样勤俭节约。村子的道路围墙使用建筑废料砌出来的,村子里的公园娱乐场所也是村民们不要的物件建出来的,村子里的退伍军人之家,也是村子中的老兵自愿捐出来的,可谓是不浪费一分一毫,而又服务了大众。村民们淳朴善良,热情而又有耐心地解答我们的询问,字里行间,都是对如今美满生活感到的浓浓幸福之感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村民们的一言一行,都使我更加坚信东智北村一定会成为村民们所希望的样子。


·格桑卓玛:热情的村干部、朴实憨厚的村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温度!本次的实践活动让我认识了什么才叫领队人的态度。高书记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让村子越来越好,在他的眼里村民是自己的家人,村子是自己的家!在村民的眼里高书记就好似家中栋梁,在指引着他们前行。


·刘佳茵:身为“土生土长”的城里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了解农村。

我觉得“理所应当”的大马路,是村里的两位女党员带头修建出来的,我觉得“理所应当”的良田,是村里的老人们开着农机一点一点种出来的,我觉得“理所应当”的良好氛围,是村支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逐渐形成的……这里,让我学到了太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我曾认为,只要潜心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就可以了,现在发现,原来要集全校所有专业的力量,才能搞好农业这一件事。还记得我们劳动周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对我们说:以后的农业啊,都是你们的。是呀,农业绝对不是某一学科单独的成果,一定是结合了不同背景、不同学科的综合性成果。唯有从我们开始做起,潜心学习,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托起属于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