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冒”先开致富之路 “模范带头”全民齐奔小康

发布日期:2020-08-25 访问次数: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大理一定会是那个寄托心中向往的远方。大理风光美在苍洱,苍洱风光美在双廊,今天抛下双廊的绝世美景,CAU向南小队带大家去看一看双廊不一样的“人情”,认识不一样的双廊:在双廊镇东北角,有一个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的小村庄——石块村,在党的号召下,石块村党员积极响应,带领着村民实现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发生在这里的“脱贫故事”。

 “十三五”期间,总书记强调要在2020年实现现有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教育、住房要有保障。要深入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的具体任务,利用每个村子的特色资源,扶持发展,实现农民真正的富起来,而不会在一段时间后又返贫。“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总书记的教导印在石块村每一个村干部、带头人的心里。石块村的党员们这些年来也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发展特色产业来带动经济以实现脱贫致富。现在,石块村种桑养蚕、沃柑种植、石榴种植、奶牛养殖等各项产业百花齐放,党旗飘扬、产业兴旺、群众增收的态势肉眼可见。

 CAU向南小队走进石块村,记录了本次社会实践的“脱贫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村中的桑蚕养殖示范党员赵学友。

“敢闯敢冒”先开致富之路

 2009年,赵叔叔家开始发展桑蚕养殖业,他们也是村里第一家开始种桑养蚕的。“当时很多人都不敢去养蚕,因为没技术、没先例。但我做起来之后发现也不难,还比单纯种包谷、烤烟收入更多。我就想尝试,找找出路,我们党员不干就更没人干了……。”和小队成员们聊到这些年来桑蚕养殖的发展,赵叔叔满脸洋溢着笑容。因为在此之前石块村并没有一种经济收益较为稳定、乐观的产业模式,种植业带来的收入太少且不稳定。所以大理市农业局牵头引进大理广通茧丝绸有限公司带领各村的村民进行桑蚕养殖,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以每亩桑树补贴700元钱、每张蚕种补贴300元的政策,发动石块村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在桑蚕养殖产业模式运行的初期,有很多农户不敢冒险、不敢加入,赵叔叔作为一名党员主动加入了桑蚕养殖的新浪潮中。抢先抓住的机遇和“敢闯敢冒”的精神也使赵叔叔在桑蚕养殖的道路上越来越顺利。通过日积月累的摸索,现在的他已成了村子里小有名气的蚕农。

 每年的4月中旬,双廊镇山高坡陡的石块村里一派丰收景象,满山滴翠,地里的桑树犹如层层铺开的绿地毯,一片连着一片,这也正是赵叔叔和家人采桑叶、喂蚕的农忙季节。由于石块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光热优势,种桑养蚕都能比周边地区多种养一季,一年最多可以养五季到六季蚕。其中第一季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即可出茧,而且比周边地区还早了一个月。在桑粮供应量大的时候,村子里没有养蚕或已经做完农活的村民还能在家门口采桑叶打个散工,每天可收入120元,这也成为了村民们增收的一条路子。“每年这个时候我会优先考虑雇佣村里的贫困户,他们更需要这份收入!”赵叔叔很认真地说道。先富带动后富,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他身上有着基层党员带头人“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

 当然在种桑养蚕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帮村民们养出高质量的鲜茧,技术人员会到村子里来串户,帮村民们实地解决问题。

 “最初不了解生产的技术,也不懂蚕的习性和养育的技巧,管理不规范,生病死亡的蚕很多,生产效益因此也一直上不去。”赵叔叔意识到,环境的优势并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桑蚕养殖业的发展,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公司派来专业技术人员对赵叔叔进行生产指导,规范养殖的流程,加上赵叔叔投入更多的时间仔细照料,桑蚕养殖也步上正轨。桑蚕产业越做越好,取得的效益也打消了村民们对于桑蚕养殖业的顾虑,养殖意愿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参与土地的流转、种植桑树,由“揣着手等”变为“甩开手干”,脱贫致富的动力更足了。

 同时,在桑蚕养殖过程中肯定也免不了遇到桑蚕病害或者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政府及时提供的帮助让赵叔叔的心中甚是感激。“建造蚕房的时候,政府给我提供了资金支持;之前进行了一次蚕房改造,一百平米的蚕房有4000元的补助,每亩桑苗种植也有补助。”从赵叔叔的表情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对于当地桑蚕养殖业的重视,政府的支持给了众多蚕农持续发展的希望。干旱季节来临,村民自己的小容量抽水站无法满足灌溉需求,政府出资建造了大容量的抽水站帮助桑苗灌溉。政府的支持就是赵叔叔和其他养殖户前进的最大支持,让他们在养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此外小队发现虽然目前赵叔叔的桑蚕养殖已经步入正轨,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是亟待解决的——蚕沙的利用。蚕沙是一种含有很多营养成分的有机肥,对蚕沙的处理利用也是一个具有很大价值潜力的产业。“我曾经想过要与顺丰公司进行合作,将蚕沙收集起来卖给其他地方有需求的企业,但是由于数量太少,没能达成合作。”赵叔叔遗憾地说到,“所以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将蚕沙卖给一些柑橘种植、水田种植等对蚕沙需求大的种植户,尽可能实现资源化利用。”对于此问题,赵叔叔也一直在寻求解决的方法。小队成员也对桑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希望可以帮上赵叔叔的忙,解决这个困扰许久的问题。

 

“模范带头”全民齐奔小康

 2017年,石块村在政府、公司、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产业引路实现了脱贫致富。利用扶贫与产业相结合,整合扶贫资金与政府桑蚕发展专项资金,不仅大力发展了桑蚕种养殖,还重点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致富。作为石块村的首位桑蚕养殖户,在村民们开始发展桑蚕养殖后,“先行先试”的赵叔叔便主动承担起技术指导员的作用,手把手地给村民们讲解桑蚕养殖技术,把自己数年来积累的养殖经验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养殖户们,这也让村民们更加放心、大胆地养殖。真正地做到了脱贫之路上“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战略目标。在市农业局园艺站、大理广通茧丝绸公司的扶持下,村内桑蚕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进一步扩大桑蚕种养殖规模,村民的“荷包”越来越鼓,红红红火火的小康生活越来越滋润。

 从2009年到2020年,作为石块村首家进行桑蚕养殖的农户,赵叔叔“冲锋在前”,勇于抓住机遇,全身心投入到桑蚕产业中,短短十年时间,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如今的“养殖大户”,自己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石块村,桑蚕养殖业发展蒸蒸日上,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培育出的蚕茧由大理广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收购,成为石块村最大规模的产业。村中大约有两百户参与桑蚕养殖,占地面积四千多亩,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共同致富的道路也变得宽阔了很多。

  

 党员干部为石块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提供了致富的持续动力。不仅仅是桑蚕养殖业,奶牛养殖、沃柑种植、家禽养殖等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石块村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改头换面,走在路上可以看见不少新修建的白族民居坐落在青山绿水间,蓝天白云、彩绘白墙、树绿水清,偶尔还见土鸡神气的姿态,好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这是党员干部与无数勤劳朴实的村民日日夜夜奋斗的结果,他们热爱着这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土地也不负期待地为他们奉献成片的桑田、可口的冬桃、硕大的石榴,勤劳换来自然的馈赠。

 “这是第一次看到有农业大学的学生来,你们就应该多到我们这些地头看看,为我们提提意见!”赵叔叔笑着对我们说。是的,唯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响应国家的号召去为这些脱贫攻坚一线的村子做贡献,在乡村振兴的奋斗中服务“三农”才不负所期。虽然可能能力有限,但只要有和赵叔叔一样勇敢向前的激情和积极性,我们相信一定会慢慢变好。“要好好学习啊,在大学要多多增长知识,现在的担子都压在你们身上了,你们的任务很重的。”赵叔叔在送我们离开的路上语重心长地说。并不长的交谈中,我们被赵叔叔作为一个党员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赵叔叔在群众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去帮助、关心群众,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这个“脱贫故事”虽然没有优美的文字渲染出来的丰富情怀,但一字一句却实实在在地体现了脱贫路上像赵叔叔一样“先行先试”的带头人的点点滴滴。每一个这样的故事都值得传颂,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故事,CAU向南小队愿意一一记录,将这不一样的动人故事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为这些“模范先锋”点赞,为脱贫攻坚贡献一己之力,这也是我们此行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