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绝不会生根,勤劳方可致富——CAU向南小队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20-08-16 访问次数:

 金梭织锦、玉玑红莲、正觉钟声、罗莳戏水等胜景与彩绘民居、渔家灯火浓缩于苍山洱海之间,这便是“苍洱风光第一镇”双廊。但这些仅是近海盛景,像位处偏远山区的伙山村、石块村和五星村,由于交通不便,群众长期“靠天吃饭”,经济发展落后,与近海村子相比可谓判若天渊。但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区潜藏的景观、物产和自然资源等优势被逐步挖掘,山水互动,资源“盘活”,贫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双廊镇于2019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CAU向南小队赴大理市双廊镇深入研究贫困村的产业扶贫模式,探析他们如何破解山区发展天然禀赋差的难题。

 01对话镇、村干部

 8月3日下午,CAU向南小队到达伙山村后,双廊镇团委一行人便对小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我们讲述双廊镇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的产业扶贫现状,同时对小队的实践内容给出建议与指导,为实践开展做好了铺垫。此外,在石块村、五星村和伙山村调研时,小队均与村委会干部进行了交流,了解村里贫情、产业现状及问题、未来发展目标等,详细记录基层是如何发挥带头作用,点燃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同时为深入走访确定了方向。

图1 与镇团委一行人合照

 在与大理市双廊镇五星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郝叔叔对话时,他介绍说:“依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示范户引路、强化帮扶等原则,村里蚕桑产业越搞越红火,做到了‘把向治疗’,破解了山区发展天然禀赋差的难题。”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村民的“知心人”、扶贫政策的“宣传员”、家人眼中的“陌生人”……他真诚地希望我们小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宣传村里的软籽石榴,让更多人看到山区的资源,不虚此行。

 02深入探寻产业扶贫模式

 8月5日,CAU向南小队在石块村村委会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柑橘种植户何叔叔的果园里。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柑橘种植是村中大约一半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当地政府也给予种植户适当的补贴,为他们修建管道、水井等浇灌柑橘。下午小队参观了龚阿姨家的奶牛养殖场。我们了解到养殖场与娃哈哈企业有长期合作,同时龚阿姨还每天将同村其他养殖户的牛奶收集起来送往企业,自己赚取运输费,每月收入十分可观。

图2 石块村的奶牛

 8月6日,在五星村村干部带领下,小队参观了蚕的喂养和吐丝作茧的全过程,学习了如何喂蚕、什么时候铺上工具帮助蚕宝宝吐丝、如何区分上茧和次茧等许多知识。下午,成员们来到奶牛养殖户杨叔叔的家中,发现养殖场与欧亚公司签订了长期的收购合同,这是一条稳定增收的长久之路。此外小队还了解到有不少零散养殖户的鲜奶会送往乳扇制作加工厂,每天挤的鲜奶可谓“供不应求”。

 8月8日,小队前往大马士革玫瑰花种植基地,详细了解伙山村是如何与公司合作、租赁土地、流转劳动力使农民增收。此外,共青团书记李书记介绍了村里从2007年开始种植普通梨品种,2017年到巍山县嫁接优质梨品种,利用扶贫资金免费向贫困户发放梨苗、实地讲授种植养护技术,在政府扶持下打造了集“花卉欣赏+主题采摘+绿色餐饮+农耕体验+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梨花谭万亩古梨园景区。在一批批“顶在前面、干在难处”的村干部带领下,伙山村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图3 走进石榴地

 03寻访致富带头人

 8月4日村委会负责人带领小队前往大理市小蚕共育示范户赵叔叔的蚕房和桑地。作为村里首家养蚕户,赵叔叔向我们介绍了初期效益不明显的原因以及如何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克服“技术关”、“思想观”从而步入正轨并扩大规模带动村里蚕桑产业发展的过程。赵叔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更多的人证明了穷绝不会生根,光永远洒在勤劳致富的人身上。此外我们发现在种桑养蚕中存在许多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蚕沙和桑条未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图4 五星村的蚕宝宝

 04发现非遗之美

 8月7日,向南小队来到了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的周城探寻扎染的艺术魅力——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法刻画细腻、变幻无穷;以板蓝根、蓝靛为主的手工浸染使图案花纹色晕层次丰富、凝重素雅;雪山彩云,洱海浪花,三塔蝶影等图饰寄托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的追求。此外扎染博物馆段厂长向我们介绍了从业人员结构失调、行业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向南小队的成员也体验了一次扎染,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千年文化的厚重感。下午,成员们前往喜洲镇参观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严家大院,体会“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角楼”里蕴含的风情以及泥塑彩绘展现出的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和追求。

图5 白族大院与扎染

 结语

 伙山村、石块村及五星村的脱贫路证明了穷绝不会生根,勤劳方可致富。为期7天的调研让我们对双廊镇产业扶贫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现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小队计划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本次实践特别感谢双廊镇团委荣学俊,璞真扎染博物馆厂长段树坤,五星村、伙山村及石块村村委干部和所有接受我们访谈的村民。在他们的帮助下,小队的实践得以顺利开展,小队成员也感受到了大理人民的热情与淳朴。

 我们携着风花雪月,一路向南,一路奔向我们的梦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