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帮扶小队——李冬佳

发布日期:2019-09-18 访问次数:


2019年8月10号小队成员齐聚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开始了为期10天的实践。此次实践令我受益匪浅。

什么是农学?

这个问题从本科就一直困扰着我。说来惭愧,作为一个栽培学的硕士生,对农学专业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厚厚的栽培学课本上,眼花缭乱的作物,长篇冗杂的栽培管理措施一直是期末考试的噩梦。升入硕士阶段,开始独立进行试验,独自管理6亩的试验田,即使有详细的实验方案做基础,面对大大的农田,从播种到治虫治草,处处都是问题,课本上的知识放到实践中真的是捉襟见肘。那么我到底学到了什么?

很多熟悉我的人调侃我的专业“看看你们天天背朝黄土面朝天,农学真是最接地气的专业”。但我现在发现,在真正走到田间之前,我们一点也不接地气。研究产量差,创造高产,探索机理,天天抱怨着研究了有什么用,反正农民们也不听。可是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农民伯伯们真的都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或许因为知识和年龄的限制对我们宣传的内容接受速度慢,但是他们会提问,会思考,甚至也会因为丰富的种植经验把我们问的哑口无言。农业知识的宣传推广不能只做形式主义,今天我来了,摆了张桌子端了杯水,念完了满篇专业术语的宣传手册,走了。我们必须以丰富的农学知识为基础,了解农民们的难处,再加上不厌其烦的重复,可能才会真的让那一点我们以为在课本上老掉牙的知识真正融入生产,真正创造价值。当我们在抱怨“农学的附加值太低,种小麦玉米才能赚几个钱,和计算机金融差太远了”的时候,不如扪心自问,如果脱离农民,脱离实际生产,我在干什么?我还能干什么?

经过这次实践调研,我不但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是体会到了调研的重要性。和农民伯伯们坐在一起,打开了话匣子,总有唠不完的嗑,有我们想知道的问题,也有我们想不到的问题,更有我们没想到的办法。但是想要做好调研,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认为其中最重要是两点:一是心里有问题。只有心里装着问题,调研时才不会走马观花,才能聚焦重点。和农民们聊起天才是天马行空,如果你没有问题,可能聊了半天你发现自己记录本上空空如也,脑子里好像蒙了层纱,有点东西又好像没什么重点。回忆起来,我聊了什么?只剩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二是放低姿态,谦虚学习,把农民当做自己的老师。农民也是农学家,是真正的实践家。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和农民的实际情况结合,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举措。

  

总之,如果想成长为一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学人,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Discussion”。如果哪一天,农学真的成为一个接地气的专业,那一定是因为我们终于把农学做到了农民心里,把知识带到了农民身边。

走到田间,走到农民中去,做一个“立地顶天”的农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