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助力中国梦,文化振兴乡村魂——赴四川省仪陇县社会实践小分队

发布日期:2019-09-17 访问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本次,我们小组聚焦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板块,赴四川仪陇县进行社会实践。

在为期七天的实践中,我们先后前往了新政镇、日兴镇、马鞍镇等地,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在张思德纪念馆中,我们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在日兴小学的普法宣传中,我们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新型居民安置点的参观中,我们了解到基层建设者们对于美好新型乡村建设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对于琳琅村的采访,让我们对这一文旅特色村的文化振兴有了深刻的认识。作为农大的学子,我们更加坚定了“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使命,弘扬曲周精神,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第三天的实践中我们去往了朱德故里。“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是毛主席对他由衷的赞扬。朱总司令始终坚信“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革命到底”的誓言。这是珍贵的红色精神,在对游客的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红色文化是促使他们不远千里来这里的重要原因。父母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希望孩子们从小培养爱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人来到这里,忆往昔峥嵘岁月,为祖国的明天留下真挚寄语;单位组织来到这里,希望员工学习红色精神,将它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精神是仪陇县的文化标志之一,它激励着仪陇人民不断向前,在传承发扬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

马鞍镇的险岩村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村子。我们到达时,张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且耐心的讲解了村子的现状。桃花节是这里特有的节日,每一场桃花节都是一次乡村文化交流盛宴,在轻松愉快的节日氛围中进行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不仅如此,险岩村还成立有琳琅诗社,每一首诗都是百姓们真情实感的流露。诗社现有社员35名,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诗文200余篇,出版有《琳琅乡音》、《花山风情》等文集6本,发行量三千余册。张主任还告诉我们,由于险岩村距离朱德景区只有三公里,因此他们有“打造朱德景区后花园”的计划,相信这一计划也会为文化振兴注入活力。险岩村之行,让我们对于文化振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它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村民的生活之中,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

客家是一个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民系,客家文化也是仪陇县的特色之一。为了解仪陇的客家文化,我们先后前往了丁氏庄园和客家步行街。丁氏庄园建于清光绪32年,它保存完整,堪称川北客家民俗博物馆,是了解客家文化的绝佳之处。其精妙的建筑风格、精彩的客家表演、古老的民间艺术都让我们流连忘返。客家步行街是现代客家人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这里的客家建筑与本地建筑群极其协调,餐饮、休闲等等应有尽有,吸引着各地的朋友们在现代的休闲娱乐之中感受客家文化,这也是一种文化振兴的思路,在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下进行文化的传播,激发了我们的很多思考。

虽然社会实践只有短短的七天,但在这七天的调研中,我们对于文化振兴有了清晰的认识。它不再是存在于书本上的字符,而是每一寸土地上的收获,红色助力中国梦,文化振兴乡村魂,相信乡村振兴的热切期望会在不远的未来变为现实。